十大黄金法则
- 细节服从主旨
- 先题干后文章
- 时间相反,一切相反
- 阅读逻辑精确到词
- 阅读的答案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比较出来的
- 正确选项拒绝推理
- 转折之后的内容是重点
- 小词有大智慧
- 反复强调的是重点,重点是考点
- 干扰选项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拼凑
第一章 阅读的本质:逻辑关系
一、句间逻辑——相同或相反
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可以归纳为两种,即 相同或相反 。一般而言,可以把因果、递进等都归为相同,把让步转折都归为相反。(注意but不一定表转折)
(一)相同
given all this(综上所述) 逻辑连接词,前后关系相同。
inste 表递进 instead of 表转折
大家需要仔细感受 instead一词表达出的逻辑关系。 Instead作为副词,中文意思是“作为替代;反而;相反地”,英文解释如下:
If you do not do something, but do something else instead, you do the second thing and not the first thing, as the result of a choice or a change of behaviour.
也就是说, instead前文说没有做什么, instead后文说而是做了什么,并不是对前的否定,而是进一步说明,表达递进关系。
(二)相反
表相反的逻辑关联词
常见的转折词有:
however、but、 nonetheless/nevertheless、whereas、yet、 rather than、instead of
常见的让步词有:
although、 though、 even if、even 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 regardless of
某些副词和介词短语:
conversely、 contrarily、contrary to、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in contrast、unfortunately
二、段间逻辑——相同或相反
段间逻辑大致也分为两种: 相同或相反。也就是说,后面的段落的内容要么顺着前面的内容继续往下说,要么把前面段落的内容否定掉。
想要快速清理段间逻辑,推荐使用首尾句串读法
代词指代上文已经出现过的名词或其他信息。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多次重复使用同一个表达。弄不清指代的对象,会影响阅读理解及解题的正确性。这篇文章的首句中出现了大量的指代,通常the、this、that、these、those、“such+名词”。等词出现则意味着该处指代前文曾出现过的名词。对指代信息敏感也有助于考生解答新题型。代词的指代原则是,优先指代前文的主语、核心内容(前文反复提到的内容)或前文整体内容,具体指代什么需要代入句子,根据意思理解。(P24)
but不一定表转折,还可以表递进。
文中最后一句包含一个语言亮点,值得反复琢磨。
Bankerr fat pay packets have attracted much criticism, but a public-sector system that does not reward high achievers may be a much bigger problem for America
仔细体会,句中的but还是表转折关系吗?前半句说,银行家丰厚的工资备受指责(attracted much criticism),感情色彩为负;后半句说,对成就斐然者缺乏奖励的公共部门体系或许才是美国面临的更严重的问题(a much bigger problem),感情色彩也是负。这两句说的都是作者认为当前存在的问题,且后者比前者更严重(bigger)。从内容和情感色彩上我们都可以看出该句中的but应该是递进关系。(P126)
下面我们再看两个but表递进的例句。
例 1 :
All around the world, lawyers generate more hostility than the members of any other profession—with the possible exception of journalism. But there are few places where clients have more grounds for complaint than America.
纵观全世界,比起从事其他任何职业的人来说,律师招致的憎恨要更多——新闻业可能除外。然而,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客户能比美国人更有理由抱怨。
——2014年英语一阅读Text 2
例 2 :
Homework has never been terribly popular with students and even many parents, but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en particularly scorned.
对于学生甚至许多家长而言,家庭作业从来没有特别受欢迎过。然而在最近几年,家庭作业尤其受轻视。
——2012年英语二阅读Text 1
除了转折,but可以表示递进的逻辑关系。看到but出现在考研阅读中,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就是表示转折,它有时候还表示递进关系。那么何时表示转折,何时旦表示递进,形式上没有一概而论的直观判断方法,唯有阅读前后句子的内容才能做出判断。
否定词+比较级=最高级
三、题干信息之间的逻辑
先题后文,只看题干
首先,一篇文章共有五道题,每道题四个选项,如果读了选项,你摄入的信息太多(题干+选项共25条),很容易抓不到重点,而且耽误很多时间。
其次,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却有三个错误,如果选项全读了,那就意味着你读到的错误信息(15条)远远超过了正确信息(5条),会对你造成一定的信息干扰。
串读题干的好处
第一,获取关键词。出题人在设计题目时通常偏向于考查文章内的重点信息,那就意味着题干信息就能反映出原文的重点信息,如果某二个单词或表达在题干中多次出现,那就是重中之重,那么毫无疑问它就应该是全文的主题关键词之一。
第二,预测个别题目的答案。某些题干与题干之间本身就存在着相互回答和信息对应的逻辑,抓住了这些逻辑,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大胆预测某些题目的答案。
第三,预判文章内容。题干信息通常与原文写作信息保持一致,那就意味着我们串读题干就能大致把握文章的基本走向和写作思路,对文章内容进行预判,这就比在毫无概念的情况下直接读文章更有效率。
动词词组的核心在介词
动词词组的组成通常为”动词+介词”,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不熟悉的词组,可以通过一个介词相同的词组来推测,通常意思上近似,至少逻辑上保持一致。
第二章 阅读的灵魂:中心思想
一、首尾句串读法——普遍适用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作者在行文时往往会将重要的内容放在重点位置,也就是每个段落的首句或者尾句中。这样一来,读者只需串读文章每个段落的首句和尾句,即可获得全文的中心思想。
通常情况下,首句更为重要,尾句只需快速看一下,如果没有出现转折词,说明其主旨大意和首句基本一致,此时可以忽略不读;如果尾句中出现转折词,此时要重点读一下,看其是否与首句的意思不同,毕竟转折后的内容才是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关注每段的首尾句外,大家也要重点关注一下首尾段。如果首尾段中出现了转折信息,也应将其纳入串读中来。首尾段的转折信息尤为重要。另外,如果首句是一个现象或引出一个实验,就需要再往后读,找到现象要引出的论题或实验结果。
“首尾句串读法”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文章,是考生必须掌握的。
1.特殊标点符号的作用
特殊标点符号是考研阅读文章中不可忽视的阅读信息,它们向我们揭示了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标点符号有以下几种
- 冒号:前后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后面进一步解析和说明前面的内容。
- 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对前面的内容起补充说明和评价判断的作用。
- 分号:表明前后呈并列关系,前后内容语义相同。
- 引号:1)引用他人话语;2)强调某一内容;3)反讽。
2.实验过程往往并非重点
考研阅读文章往往以议论文为主,其中作者观点是十分重要的信息。因此,如果出现对于某个实验过程的描述,即使其中涉及专业词汇或背景知识,考生也不用担心,因为该过程在命题中很可能只是障眼法,考生即使读不懂也不要慌张。 真正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该实验要证明的观点或得出的结论。 虽然题目中也有可能会对实验过程的细节提问,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
二、找中心词——最快最直观
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发现某一单词反复多次在文中出现,那么毫无疑问,这就是全文的”中心词“,因为重要的事情要说N遍。通过中心词,我们能最快速最直观地找到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注意的是,中心词通常不会一成不变地出现,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多留意同义改写后的中心词。
考研阅读黄金逻辑法则:正确选项拒绝推理,要“有一说一”
考官命题时喜欢设置的一种强干扰项就是做了种貌似合理的推理,然后进行概念偷换,变成“有一说二”。因此,针对每个选项的表达,都要看在原文是否能找到原词重现或是同义替换,否则果断排除。 总之,正确答案一定是在原文中能找到依据的。
中心词在选项中的特征
1)近年真题的选项中,中心词不再是原词重现,而是多以同义替换的形式出现。
2)一篇文章的中心词可能有多个,只有内容全面的选项才是最佳答案。
如何准确找到中心词?
大家应该还记得,前面我们讲过把握中心思想的最普遍适用的方法——首尾句串读法。想必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当我们串联各段重要信息的时候,会发现有很多重复的信息(注意同义替换)。而这些信息恰好就是我们要找的中心词。
三、中心句——可根据形势判断
除了“中心词”法,“中心句”法也不失为一种找到文章主旨的良策。什么样的句子才算一篇文章的中心句呢?在考研阅读文章中,中心句有两种最常见的呈现方式:1)独句成段;2)文首的问句和回答。这两种形式的句子如果在文章中出现了,并且比较明显,请一定不要错过。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独句段
所谓独句段,是指一句话单独构成一个段落(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因此,如果文章出现了独句段,考生应将其视为重点阅读内容。因为它通常与全文主旨密切相关。
考研阅读黄金逻辑法则:干扰选项的典型特征是信息的拼凑
干扰选项的目的是迷惑考生,让那些似懂非懂的考生失分。那么,什么是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呢?最典型的就是文章中的每条信息都看到了,但并不理解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逻辑。因此,命题人就会站在考生的立场上,设计一个貌似文章里都能找到对应信息,但实际上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也就是逻辑)与原文不符的选项。所以平时训练的时候,除了夯实自身的词汇量和语法基础,更要有意识地进行阅读逻辑训练,因为阅读的本质就是逻辑。而阅读中的逻辑远非逻辑学里那么复杂,就是 肯定与否定、褒义与贬义、相关与不相关 等等。
开头问句
如果一篇文章的首句(也可能在首段末句,或二段首句,总之是文章开头部分)就是一个问句(问号在文章中比较容易识别),那就意味着这个问题应该跟作者最想要表达的内容(中心思想)密切相关,这也是我们快速抓住文章主旨的一种方式。在关注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对问题的回答,通常回答的内容当中往往包含着文章的重点信息(中心思想)。
在阅读该题题干时,考生应该注意到此题的范围是文中的两个段落。通常,根据两个段落进行提问,那答案的内容往往跟全文主旨有关,因为两个段落的内容一定会紧绕全文主旨来开展同时,题干信息问的又是作者所关切的问题,他所关切的问题也必然与全文的主旨相关。如果考生学会了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那么这一题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P116)
情态动词的逻辑
情态动词 should、would、could、must、can、may、might 之后往往代表的是作者的主观看法或愿望,自然也就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相关,进而与全文的中心思想相关。这一解题思路会在下一章重点讲述。
从逻辑的角度理解词句
首段末句中的could do worse than是一个难点。该表达字面意思为。做得可以比······再差一些”,很多同学不理解,绕不过弯。唐叔再次提醒大家,阅读时搞不清楚具体含义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从逻辑的角度去思考,搞清楚它表达的是肯定还是否定就够了。做得可以比后者更差,说明后者已经很好了,稍微差一点都没问题。比如:考研背单词,词汇量可以比一万个单词差一点(少一点)。毫无疑问,这个句子是想表明一万词汇量对于考研已经绰绰有余。因此是肯定的态度。
考研阅读黄金逻辑法则:考研阅读的答案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比较出来的
我们做题时除了将选项与文章进行“横向”对比外,也不要忘了适时地在选项之间进行”纵向“对比。这样更容易找到命题人设计选项的思路,因为干扰选项的一种设计思路就是在正确选项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注意,文章第一段尾句中出现的表达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对考生来说是个难点。该表达源自《圣经》故事,一位古巴比伦国王宫殿里设宴纵饮时,忽然看到一个神秘的手指在王宫墙上写看不懂的文字,犹太预言家表示,墙上的字意味着“大难临头”,果然,国王当夜被杀。后来这一表达用来表示“不祥之兆,遭遇厄运”。
考试时,我们无须掌握这个表达的确切含义,只需要判断两个问句间并无转折连词,本质上是一种相同的逻辑关系就可以。其目的是通过重复来进行强调,以突出全文的中心思想。(P126)
能力的提高不在于做了多少题,而在于做了多少总结
通过对这道题的讲解,大家会发现,考研真题其实可以有很多解题思路,掌握其中一种固然可以找到答案,但如果能发掘更多的方法,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解题正确率,在考场上为自己加上多重保险。
所以,在平时训练的讨候,不要仅仅满足于把一道题目做对,而是要尽量多思考,多总结去不断发掘真题中的规律,这样才能把有限的真题用到极致。
第三章 阅读的方向:感情色彩
篇文章的中心主旨通常由两大部分构成:1)关键词,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心词“;2)作者对这一关键词的态度。这就意味着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把握作者用词的感情色彩并做好标记。
大体来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三类:1)褒义(肯定);2)贬义(否定);3)中性。与之相应,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可以分作三类:1)积极的(画“十”号);2)消极的(画“一”号);3)客观的(画“O”号)。通常,确定了作者用词的感情色彩也就确定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所谓”中心即态度,态度即中心“。那么,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作者的态度呢?接下来唐叔将一一为大家展开。
一、首尾句串读法
既然“中心即态度,态度即中心”,那么寻找中心主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寻找体现作者态度的表达。其中,”首尾句串读法“仍然是最普遍适用的一种方法。
二、形容词&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本身就带有感情色彩,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留意形容词和副词。这是我们找到作者态度的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另外,某些名词和动词其实也带有感情色彩,应仔细判断。
三、转折后
前面我们一直强调“转折之后的内容才是重点”,这也是大多数考生都非常熟悉的阅读套路。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一技巧到底如何与做题联系起来。根据多年的经验,唐叔发现,文章作者通常都会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在转折之后表达出来。因此,“转折后”是我们寻找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位置。(此外,转折后的内容还容易被命题人设置成推理题,这一点我们会在第五章详细讲解。)
四、情态动词之后
情态动词本身就是表示语气的单词,用在行为动词前可以表示说话人对这一动作或状态的看法或主观设想。由此看来,情态动词一定是与说话人(或文章作者)的态度紧密相关的。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没有出现转折信息或感情色彩明显的形容词、副词,抓住情态动词也不失为一种找到作者观点或态度的良方。常见的情态动词有 may、would、could、must、need to、should,这些情态动词在语法上称为“判断型情态动词”,后面通常是说话人的主观看法和心情状态。
考研阅读黄金逻辑法则:小词有大智慧
唐叔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反复强调小词的作用。所谓小词,包括逻辑关联词,形容词、副询,情态动词至标点符号。从本章和前面两章的讲解中我们发现小词在解题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这真实也就解释了有的同学为何每个单词都认识,题目却做不对,而有的同学尽管没有庞大的单词量,但却往往能获得很高的正确率。这就是所谓的“规律”、“题感”,需要在大量练习中获得和掌握。
唐叔总结的这些规律和技巧,能让大家更加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关键。当然必须强调,这绝对不是说背单词不重要。恰恰相反,词汇量和解读长难句的能力永远是基础,而技巧只是锦上添花。所以考研阅读要想拿高分,基础实力和解题方法需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基础差的同学,现在赶紧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吧!否则有好的解题方法也用不上,只能干着急啦!
第四章 阅读的规律:行文特点
一、时间对比原则
时间对比原则是考研英语阅读一个至关重要但却容易被人忽视的技巧。所谓时间对比指的是一篇文章的作者往往通过时间的对比来表现某一事物的前后差异和发展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过去和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往往体现出截然相反的状态或结果。例如,过去这件事情大家觉得匪夷所思,现在大家觉得是可以接受的;又例如,某公司过去的情况堪忧,现在的发展突飞猛进。
在此类文章中,我们通常能看到这样的标志词used to、no longer、while、today、now。如果文中出现了时间对比, 考生应重点关注发生在 现在 的内容,它们是常见的出题点,通常也预示着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口诀来记忆: 时间相反,一切相反。 这也是考研阅读十大黄金逻辑法则之一。
时间对比标志词
1)Used to do表不过去常常做某事,更重要的是潜台词为现在已经不做了。
2)While作为连词可以表示“当······的时候”,但在考研中,更多地表示一种强对比逻辑,翻译为“虽然,然而”。
考研阅读黄金逻辑法则:反复强调的是重点,重点是考点
一篇文章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信息: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作为命题人,往往是倾向于针对重要的信息出题。而重要信息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会在文中不断重复。因此,考生要善于抓住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信息。
二、少数派原则
考研文章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通常有一个特色标新立异。毕竞,已为大众熟知或接纳的观点和概念便不值得再著文了。考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表达“少数派”观点的地方。标志词主要有few、little、seldom、rarely、scarcely等。同时要注意如果文中出现类似于“大多数人都认为” “大家普遍接受某一观点”之类的表达,就可以推测作者与这些人的观点是相反的,他/她站在”少数派”这一边。另外,题目选项在设置时通常会编一个与“少数派”相反的观点,用”常识性”的选项来误导考生。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选项内容出现“两两相反”的情况时通常有一个为正确答案的原因。
三、不同单词、表达指代同一事物
考研阅读文章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作者在行文中喜欢用不同单词和表达来指代同一事物,尤其是全文中心词。中心词在文中出现频率很高,如果每次都用同样的表达未免有些单调,显得词汇量”不够丰富“,不过这给考生的阅读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大多数考生在遇到作者进行改写时经常分辨不出来这一“新”出现的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导致阅读过程中逻辑混乱,抓不住重点,以为文章谈了很多,其实就那么一两件事。
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应特别注重”指代”这一逻辑阅读法,即句中出现this、that、these、those、such、the等指代词,且后面同时出现了一个名词表达时,通常说明这是前文提到过的内容在这里进行了改写。考生还应记住,通常文章中反复改写的信息就是全文的关键词。
这一原则对考生的写作备考也颇有指导意义。考研写作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词展开,考生在行文时也需要多做改写,使语言更显丰富。
第五章 阅读的题型:有技可循
一、主旨题
主旨题是针对大纲第一条要求设置的一种题型理解主旨要义。主旨题位列第一条,可见其重要性。如果读完一篇文章,连它的主旨大意都不知道,这样的阅读肯定是不合格的。所以,主旨题必定是考研阅读中最重要的题型之一。
主旨题常见的题干信息词有main idea、mainly talk about、mainly discuss、the best title/subject 等。
本书第二章已经详细给大家介绍过寻找文章主旨的方法,这里再回顾一遍:
1)首尾句串读法:串联各段首尾句,这种方法最普遍适用。
2)中心词法:识别文章中高频出现的词,并注意文中对中心词的同义改写。
3)中心句法:重点关注独句段和文首问句及回答。
中心词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中心词可能不止一个,对应的主旨题的 正确答案应该完整包含全部中心词 。而干扰选项的特征往往是只包含某一个,而漏掉了其他中心词。
二、细节题
细节题是针对大纲第二条要求设置的一种题型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一篇文章里的具体信息特别多,因此细节题的数量在整个考研阅读中也最多。细节题的形式千变万化,通常细节题的题干中会给出很多具体信息,同时又没有其他题型的标志词出现。总结起来,细节题题干最常见的问法有三条:是什么了为什么?怎么样?
对细节题而言,定位题干信息尤为关键,它不像例证题和词汇题那么好找,因此需要考生在定位时尤为谨慎。题干信息在原文有可能直接以原词的形式出现,也有可能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改写,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对文中信息足够敏感。
通常情况下,细节题定位到的地方(一般不超出三句话的范围)就会出现它对应的答案。细节题常见的干扰有以下几种:1)细节信息的拼凑;2)常识干扰;3)反向干扰;4)用文中其他部分的信息进行无关干扰。
定位
像题干信息比较多的情况,我们建议考生把信息拆分开来,给每个信息表上序号,再会原文寻找信息的时候也用序号进行一一对应,只有当题干中所有信息都在原文一一对应上之后才算定位结束,以此达到准确定位的目的。
考研阅读黄金逻辑法则:细节服从主旨
此前,任第二章“中心句”的部分唐叔曾给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题“为什么从主旨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提高解题效率?”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晓这个答案。
任何一篇文章,我们都可以把它视为主旨(论点)和细节(论据)的组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论据支持论点,细节服从主旨。因此,在解答细节题时,大家不妨设想,如果有一个选项与全文的主旨保持一致那它很难成为一个错误答案。不仅如此,我们要选的是一个最佳答案,那这个最佳的标准是什么?毫无疑问,非中心主旨莫属。也就是说,各个选项中,谁与中心主旨的意思最接近,谁就最可能是最佳答案。反过来,如果某个选项违背了中心主旨,那就不太可能是正确答案,可以率先排除。
这就是整个考研阅读中最重要的解题技巧细节服从主旨。任何让你犹豫不决的题目,按这个思路解题都能给你很大的帮助。请大家务必反复理解,勤加练习。
三、例证题
例证题对应八种能力中的第八条:区分论点和论据。常见的题干信息词有 example、 case、 demonstrate、 illustrate、 cite、 quote、show等表达。
对于例证题,解题思路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例子支撑的永远是观点,也就是说,只有找到了观点才能找到正确答案。按照西方人的写作习惯,观点一般都出现在例子的前面,除非例子在全文的首段出现,此时就要去例子后面寻找观点。值得注意的是,观点很多时候也是全文的主旨。所以找到了主旨也能很好地辅助考生找到例证题的答案。
例证题最常见的干扰信息就是讨论例子本身,就事论事。考生在阅读选项时一定要尽量绕开直接谈论例子的选项。
四、态度题
态度题是针对大纲第七条要求设置的一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的能力。
态度题常见的题干信息词有attitude、seem、tone、deem、consider以及选项中出现的有关态度的词,如positive、negative等。
寻找作者态度的方式我们在本书的第二章就已详细给大家介绍过了,这里我们再回顾一遍:
- 首尾句串读法:这种方法最普遍适用。
- 重点关注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它们常带有感情色彩。
- 转折之后常出现作者态度。
- 情态动词之后常接作者观点和态度。
特别强调,在历年态度题的选项当中,当提起作者的态度时,如下一些词一直扮演着干扰选项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墓碑“选项:
- 不感兴趣类:uninterested、unconcerned、indifftrent
- 不知所措类:confused、puzzled
- 主观偏激类:subjective、biased、prejudice、contemptuous
有些同学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这些选项不太可能成为正确答案呢?这是因为:
- 如果作者对一件事情不感兴趣,就不可能写文章,所以作者态度不会是不感兴趣类。
- 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把一个问题讲清楚,而不可能自己一头雾水,迷惑困顿、所以正确答案也不可能是不知所措类。
- 我们做题的依据是文章内容,文章是作者写的,我们用作者所写的内容去推测作者的观点,几乎永远不可能推测出作者是”有偏见的” “不公正的”,因为作者不可能贬低自己的观点态度。此外,观点太过偏激的文章也不太可能成为考研阅读文章。
五、词汇/句子理解
词汇/句子理解题是根据大纲第五条设置的一种题型,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词汇/句子理解题的题干信息通常都非常明显,所考的词汇和句子会用引号引出来,题干会给出词句所在的具体位置,且原文大多会做下划线处理。
其实,大纲的要求本身就已为我们揭示了词汇/句子题的做题思:路上下文。抓住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相同or相反)就能快速找到所考单词对应的含义。具体来讲,根据定位好的句子,如果和上下句之间是相同的逻辑关系,那么往往在上下句中会有所考词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反之,如果和上下句之间是相反的逻辑关系,那么往往在上下句中会有所考词汇的反义词(此部分内容在第一章第一节有详细阐述)。
词汇/句子理解题常见的干扰信息就是用所考词或句本身字面含义进行干扰,即所谓的”望文生义”。另一种常考的干扰方式,就是所考词非常简单,但文中考查它的熟词僻义,那么干扰选项往往就与它较为常见的含义相关。
六、推理题
推理题是针对大纲第四条要求设置的一种题型,考查考生进行有关判断、推理和引申的能力。
推理题常见的题干信息词有:infer、imply、suggest、learn from。
很多考生对这一题型有一定的误解,认为既然是叫推理题,就应该对文章信息进行推理,这恰恰就落人了出题人的陷阱中。考生应记住,所有考研阅读题都不应该推理,因为答案必然出自原文且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一旦考生进行了推理,那就意味着这只是你的主观推测,而不一定是作者要传达的信息。那推理题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 答案就是对原文某个细节信息的改写,这种情况做起来跟细节题]是一致的。
- 答案是对某一段落信息的总结,也就是对局部主旨的考查,这种情况下,考生应重点关注文中重复出现的信息。重复的是重点,重点必然是考点
- 转折处常作为正确答案的命题点,这一规律在推理题中比较明显。
- 选项中出现委婉表达(如may、might、not necessarily)时成为正确答案的几率超过90%,这是这一题型选项最大的特征。
选择最佳答案而非正确答案
无论什么题型,都应按照寻找最佳答案的思路,而最佳的标准则是看文中强调的是什么。强调的方式无外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的反复原则,能够识别反复的前提是考生需要识别出同义表达。
第六章 万法归一
注意,作为考研文章中的主要体裁——议论文,文中往往会引出不同立场的观点和态度。每当出现感情色彩强烈的形容词、副词的时候,务必分析清楚到底是作者的态度,还是其他人的态度。如果是他人态度,那么弄清楚本文作者对这个人的观点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
长难句处必出题
考研文章中的长难句不少,也是考官青睐的设题处。因此考生平时应当多多练习分析长难句的能力,搞清楚长难句内部以及长难句与其他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在考场上面对长难句时心中有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