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考研以来,越来越发觉得做笔记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如果学习了一个东西却没有做笔记,那等于白学。即使当时一段时间记忆深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个长久不用的知识就会慢慢的淡化遗忘。所以我们需要使用笔记软件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来将知识保存记录下来,以便后期需要的时候回顾检索。
考研备考的时候每天泡图书馆,使用的主力设备是一台iPad,PC和手机使用较少,所以尝试的大多数笔记软件都是苹果iCloud生态链的,并惊叹于苹果应用的制作精良。考研备考需要长期使用iPad和手写笔对电子版的资料进行勾画、刷题,所以当时使用最多的是GoodNote这款手写笔记软件,然后配合Mweb用来写Markdown笔记、Excel用来做一些统计数据。
而现在读研以后主要工作内容都是在电脑上写代码或者看论文,对于iPad手写笔记的场景需求大幅度减小,仅在研一上课、会议速记、idea讨论的时候会有用到。更多的是直接从网页、文档上记录各种文本的笔记,制定计划任务,业务已经大量拓展到了PC和手机。尴尬的问题是,我使用的并非全套苹果设备,想要在非苹果设备上要同步以前的数据就较为困难。于是后来就开始探索一些全平台的应用软件,尤其关注具备web端的软件,因为web应用的跨平台性最好,只要有一个浏览器就可以到处使用了。再加上PWA功能,在功能体验上也不比客户端应用差多少。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磨合与调整,阅读了大量的知识管理相关文章以后,最终找到了一套适合当前工作场景的知识管理体系,并且全平台的解决方案。在软件工具架构搭建上遵守如下原则:
- 少而精:使用尽量少而功能完备强大的软件,使笔记管理尽量集中。
- 跨平台:要能实现多设备、多平台的同步、访问,随时随地查看笔记,工作接力。
- 易迁移:每个软件都有其生命周期,没法永久使用,因此一定要具备完善的数据导出功能。
在有了软件工具体系以后要实现知识管理还需要以下四步工作流:
- 收集:从网上、书本、思考中等各种渠道进行知识的原始积累
- 整理:对搜集而来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剔除临时没用的信息,保留精华部分
- 复习:对知识进行定期有计划的回顾复习,或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检索查阅
- 归纳:对原始收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
从我知识管理体系结构图中可以看到,核心部分是由flomo、Notion、Hexo构成的。
使用flomo接收零散输入,然后整理归档到Notion中,当一个知识积累、整理的比较完善以后通过Hexo进行输出分享。
他们分别都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能,也能很容易的导出数据。组件之间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能,组合在一起基本可以实现我的所有知识管理需求。以此为核心可以动态的根据实际场景调整加入一些另外的组件。
对于每个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网上有很多很好的教程,我就不一一细讲了,都能分别写一套系列教程文章了。这里主要讲一下他们分别在我的知识管理体系和工作流中起的作用。
flomo
- 平台:Web / Android / iOS
- 官网链接
在我进行知识管理的早期,主要使用的都是功能很齐全的重型笔记软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当我需要记录一个很小的知识点的时候,我得繁琐的启动软件,然后再创建一个对应的文章,取好标题等一些元数据,然后才能开始正式的输入我需要记录的内容。如果要记录的内容很多,前面做的那些准备工作的开销和整体工作量比起来还能接受;但当我只需要记录一两句话的内容的时候还是需要进行前面那么多的步骤,准备工作的工作量可能比我记录内容的工作量还多,等我完成准备工作时已经累得没有再进行记录的兴致了。同时对于一些零碎的知识我也很难给它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flomo就很好的解决了上面遇到的问题,你可以通过API接口或者微信公众号进行快速的输入记录,等到空闲下来以后在慢慢整理。在记录的时候不需要填写标题或者任何信息,顶多就是打两个标签。在flomo中一切知识卡片都是通过标签、子标签进行管理。这极大的减轻了我的输入负担,解放了我的记录欲望,使我更愿意随时随地的进行记录。
现在在flomo官网文档上也有很多网友基于API接口开发发布的实用工具,搭配起来使用体验更上一层楼。我自己也动手写过一些python脚本来定制化、自动化地上传我的笔记。
如flomo首页所写”重要的不是记录,而是更好的思考“,我们考虑一件事情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有想法,然后慢慢完善修补,最终达到成熟。使用flomo记录笔记或者想法思考还可以保留时间序列信息,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卡片进行评论批注创建一个新的卡片。等到以后再来回顾的时候你就可以查看一整条思考演变过程。
少数派上我比较喜欢的一篇文章《东西我都装好了 | 信息与想法的川流,如何收纳与整理?》将思想比作川流,我们随时随地迸发的灵感,思绪就像是一个小水流,如果不及时将他们记录下来就会蒸发。所以我们也需要一款像flomo这样的轻量级软件来记录笔记。
其实在很早之前,少楠刚推出flomo的时候我就开始内测体验了。但是当时使用还不习惯,对其的使用方法和定位还不清晰,没用多久就放弃了。
直到后来,在flomo官方文档还有少数派里发布了大量关于卡片笔记法和flomo使用方法的优质教程文章以后,我又重燃了对flomo的兴趣,并且果断的购买了会员。flomo有学生优惠版会员,价格算下来比较便宜。
我现在一般会将自己的思考、想法、读书笔记、网上、视频里看到的好的句子观点等各种乱七八糟、零零散散的东西都记录在flomo中。
Notion
- 平台:Web / Android / iOS / iPadOS / macOS / Windows
- 官网链接
如Notion官网首页所写,这是一个All in one的强大笔记软件,支持markdown输入,支持样式繁多的数据库表格,还支持丰富的导出格式。
你可以在任何平台上使用Notion,虽然服务器在国外,但就我个人体验来说同步速度还是很快了。
近些年国内也出了一些类似的产品,比如wolai笔记。但都还出于早期的发展阶段,不如老牌的Notion完善成熟。在其他类似笔记软件的免费账户都还在对块(Notion中的最小编辑单元)进行数量限制的时候,Notion的个人账户已经可以无限制免费使用了。
过去我都喜欢把笔记记录在我的个人博客上,现在都是使用Notion来进行记录。在Notion中所见即所得,不用等待渲染的过程。Notion免费账户也支持5M一下的图片和小文件上传,省去了编辑过程中上传图床的麻烦。
在Notion中一个页面可以无限嵌套更多的子页面,也可以通过公式编辑来自动计算数据表里的一些字段。Notion中的页面默认私密,也可以公开分享,有的人直接使用Notion来作为博客。由于我都是个人使用,还没体验过更为强大的团队协作功能。
对于Notion的使用方法真的是有说不完的话,建议大家自行百度学习。
Notion我一般会用来记录两类笔记:一类是表格形式的数据统计;另一种是比较有体系的成套的学习笔记。过于零散的知识还是交由flomo处理,等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再考虑开设页面,整理到Notion中来。
当Notion中的一篇笔记比较完善稳定以后,我会将其连带嵌入的图片一同打包导出,文章以markdown格式输出。然后略加修改就可以导入我的Hexo博客。
如果想导出数据表则一般是csv格式,在我们做数据分析行当里用的比较多,也可以直接使用Exel打开。
Hexo
Hexo是我早期重度使用的笔记平台。
它不是一个开箱可用的软件,而是一个博客框架,你需要购买一台服务器、域名来进行配置部署,门槛很高。我也是折腾了一年才将其成熟稳定下来,为保证博客的稳定运行,每年还是要支出大概200左右的服务器、域名租赁,CDN加速流量等费用。
但对于我这个喜欢折腾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对于一般没有计算机基础,或者是懒得去折腾的人,直接使用网上像博客园、CSDN这样的免费博客平台也是一样的。
虽然搭建Hexo服务器付出了那么多辛苦努力,但也还算是获得了一些回报。相较于公开的博客平台,我的所有文章源码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并通过GitHub等一系列手段备份同步,不用担心平台倒闭、故障的风险。前段时间博客园就出现过重大事故,导致大量用户文章数据丢失,官方花了大功夫才得以找回恢复。
使用自建博客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博客上的所有内容都是由自己做主,不会有糟心的广告,也不用等待内容审核,所有的权限都在自己的手上,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几乎可以为所欲为。
现在看来之前的那些付出现在看了也都值得。
随着长期的使用,刚开始使用时的热情褪去,也逐渐发现了问题,使用Hexo发布一篇文章实在是太麻烦了。我需要使用命令来创建模板,使用命令来进行渲染预览,使用命令来进行推送。关键的我也没法在线编辑,每当得到一台新设备都要重新配置环境。这些繁琐的步骤都致使我越来越不愿意使用Hexo来写一篇新文章。
Hexo固然是一个不错的平台,但是他只适合于作为最终的一个展示输出,不适合频繁的修改输入。前期大量的知识输入、管理、编辑任务还是应该放到像flomo、Notion这样的笔记软件上来进行,等一切都整理妥当以后再整篇输出导入到Hexo当中来。这也是我当前的工作模式。
关于Hexo的搭建和配置,推荐大家观看这篇文章:
Zotero
- 平台:macOS / Windows
- 官网链接
读研以后,论文成了我的一个重要知识管理目标和输入来源。所以我需要使用Zotero这款论文管理工具来进行管理。
我个人比较喜欢在iPad上进行阅读和勾画,所以使用坚果云来进行数据备份与同步。这样我就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论文的下载管理,在iPad上进行阅读和笔记勾画,使用flomo来记录一些想法,使用Notion来整理记录论文笔记。
后来阅读少数派文章《用 Zotero+坚果云搞定多设备文献管理》发现和我的方案非常的相似。
我在iPad上阅读的时候喜欢使用Documents这款文件管理软件中内置的PDF功能。Documents和上文里采用的PDF Expert软件是一家公司的,而内置的PDF阅读功能其实就是PDF Expert。这样的话平时还能使用Documents来管理一些其他的文件,要比单独下载一个PDF Expert更为划算。
阅读论文也只需要勾勾画画,高亮一下而已,免费版的功能完全够用了。
我很多同学都喜欢在电脑上使用知云这款软件来进行翻译阅读。为了在iPad上实现相同的效果,我依然决定自己写一个iPad版的”知云“,取名为”Transista“。该程序需要依托于Pythonista这款应用,然后白嫖百度翻译、腾讯翻译的接口来使用。具体配置使用方法参见我的博客:SiriYang’s Blog | Transista for iPadOS
附上我写的Zotero安装教程:SiriYang’s Blog | Zotero安装与配置
Zotero只是我知识体系中加入额外组件的一个例子,大家根据自己工作环境的不同还可以套用到其他软件上,如微信读书导入读书笔记等等。
滴答清单
- 平台:Web / Android / iOS / iPadOS / macOS / watchOS / Windows / …
- 官网链接
最后是滴答清单这款TODO软件,虽然并不直接作为我的知识管理工具,但却记录着我进行知识管理的计划,也管理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本科入学开始我就有使用TODO软件的习惯了,平时有各种交资料、学生会、大作业等任务,在不使用TODO软件的情况下很容易忘记一些事件。逐渐每晚查看一遍TODO列表,以防有事情拉下没做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考研的时候我也别喜欢使用苹果生态里的一款应用,叫Agenda。这款软件不但可以用来进行任务管理,还同时可以用来做笔记。对于一些任务你不但要记录下来做它,同时还要记录怎么做,涉及哪些相关资料、网站需要访问查阅。这里面涉及的一些信息、知识虽然可能任务结束以后就不再使用,但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管理了。
但是Agenda也有它的劣势,其只支持苹果生态,数据同步依赖iCloud,如果没有多台苹果设备那就很难受了。比如我就是长期的安卓手机用户,像记录查看TODO列表这种事情更多的实在手机上完成,接收消息提醒也更为及时。
好在一个更为强大完美的替代产品,那就是滴答清单。滴答清单所支持的平台几乎囊括了我所熟知的所有平台,其各项功能也是相当完善齐全。可以实现我曾经在Agenda上所熟知的所有功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和flomo一样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转发或输入信息进行任务记录,还能智能识别时间日期。
尽管免费版已经很够用了,但我还是义无反顾的开用了年费会员。
flomo和Notion虽然也可以用来做任务管理,但是毕竟还是没有专业的TODO软件方便好用。
结语
在知识管理这个大系统里,大家各司其职,各自都扮演这不可获取的角色,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平衡的状态。
以上就是我借鉴了很多网上的方案并与自己过去的一些习惯相结合得到的全套知识管理方案。不是最完美的,却是当下最适合我的一套方案。希望能对你的知识管理方案建立有所帮助启发。